1. 如何理解“用意不用力”?
“意”指的是意念、意识,是大脑的功能。太极拳强调的是静心用意,即心要静,排除杂念,使思想能够集中。心是意的整体,意是由心发出的信息。用意就是以意识引导动作,意动形随。
“力”指的是力量的大小,它的运动效果取决于大脑反应和肢体状态。
任何武术动作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动作的快慢、刚柔、僵滞和灵活等。太极拳的用意不仅限于简单的目的和指令,而是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由意识引导身体完成动作。例如,在起势的时候,不仅仅是想着举起双手,而是在开始或未进行动作之前就要用意识引导双手似乎逐渐适应某种无形的阻力抬起,或者在下落时感受到某种无形的推力。
太极拳的力量大小、方向和快慢的转换是靠意识的指导而转变的。这种起落转换动作和力量运动的特点是:柔软粘活、流动如水,并以抽丝般运动力量顺畅转换。实际上,力量并没有中断,只是意识不断转换。
太极拳通过意识引导动作的运动状态和效果被称为“用意不用力”,这也是太极拳入门和实现“身知”的前提。
2.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的意思是什么?
太极拳理论认为:“意到气到,气到劲到。” 这是说,在练习太极拳时,动作中劲力质量的好坏与气息息相关。
这里提到的“气”是指太极拳运动过程中经络和血脉中的气(营气),它是在意识引导下自然产生的,而不是指呼吸中的气。
然而,呼吸对于调节体内的“营气”有直接影响。保持畅通的气血,让身体上下节节贯通,使内外意气劲势相合,不仅需要意念引导,还需要注重周身骨节肌肉的放松。这样,呼吸与开合、动静之间的自然结合将带来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的好处。这就是“在意不在气”的意思。
相反,“气滞则疾生”,即气滞不通的意思。如果过分注重呼吸,过分强调运气,将气和力量闭于肌肉之间,就会滞留在筋骨和血脉之间,限制了自由运动,使动作僵硬,失去灵活性,易被对手制服。甚至会出现气短、胸闷等症状。这就是“在气则滞”的含义。
因此,太极拳中的气应该是“意识引导、气自然周流、不断灌输、贯穿全身、不间断”。这样能够滋养全身肌肉和神经,产生积极有益的健身效果,并且获得真正的内劲——“柔软之中具有极其刚硬之力量”。而呼吸则应该遵循“气直养而无害”的原则,甚至可以忘记如何呼吸。
3. 太极拳的意念包括哪些内容?
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需要有多种思维内容。太极拳经、论、歌、诀中的各种要点构成了指导太极拳练习的意念分类。基于这个概念,我认为太极拳的意念应该包括:静心、放松、顶悬、中正、用腰、守丹田、分虚实、求开合、折叠运用、内外协调、相随贯串、连绵不断、粘连黏随、用意不用力、调节动静快慢、兼容柔和和刚强之道、感受天地合一之道、寻求超然于物之虚神等等。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意念,但是当拳术练到纯熟时,就不需要过多分心,只需要意念引导气,以气推动身体,全心全意以意行动,顺应自然即可。
听了名家的讲述,大家对太极拳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呢?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武术项目,还是一种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非常适合融入人们的生活。喜欢太极拳的朋友们也应该不断增加太极拳的知识,才能真正融入其中,实现身心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