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为何可以治疗胃痛

养护胃的方法有哪些呢?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养护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人都饱受胃病困扰,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胃病的“元凶”,比如喜欢吃腌制食品。腌制食品由于盐分过多,会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肠道正常功能,严重时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患胃癌的风险。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调理肠胃,预防胃癌呢?下面是中医专家分享的七个养护胃的穴位按摩方法,保持胃健康,一起来看看吧。

养护胃穴位之一: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握拳时中指指尖所指的地方,属火,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精神紧张,增加食欲。

养护胃穴位之二:大陵穴

大陵穴位于腕横纹的掌侧中点,属土,对应脾胃,可看作是心包经上非常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摩此穴位能够降低胃火,调理胃动力。对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的人群都适用。

养护胃穴位之三: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属手厥阴心包经。按揉此穴位能够舒缓胸口的紧迫感,安抚神经和胃。对治疗心悸失眠、胸胁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都有一定的效果。

养护胃穴位之四:外关穴

将右手拇指和食指按在左手臂内侧和外侧的腕横纹上2寸之内的外关穴位处,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旋转36次,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右手臂。

外关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能够治疗热性感冒、偏头痛、胸胁痛、耳鸣、耳聋、上肢瘫痪、肩臂痛等症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经常按摩内外关穴位,对改善症状、预防心绞痛发作有一定的效果。

养护胃穴位之五: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非常重要的穴位,位于人体正中线上,距离肚脐上方4寸。按压时应采用仰卧位,放松肌肉,一边缓慢呼气,一边用四指用力向下按压,保持6秒后松开,重复10次,能够使胃部感到舒适。在胃痛时按压中脘穴效果更好。每天进行2-3次,并注意调节饮食,避免过度进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坚持一个星期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养护胃穴位之六:神阙穴

一只手的掌心贴着肚脐,另一只手叠在上面,顺时针画圆形的方式轻揉腹部,由肚脐逐渐均匀地画圈至整个腹部,约80-100次,然后再逆时针同样的方式揉腹部80-100次。腹部按摩可以改善肠胃功能,减轻肠胃负担,如果经常坚持按摩,肠胃排泄功能也会有所改善。建议在晚上上床后进行按摩,按摩时不要空腹也不要吃饱。

饭后或睡前可以蹲下脚踝到大腿之间摩擦小腹,用双手互相搓热,按摩小腹。

养护胃穴位之七:足三里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以摸到一个凸块(胫骨外侧髁)。在胫骨外侧髁的外侧、稍向下方,可以找到另一个凸块(腓骨小头)。这两个凸骨之间以一条线连接,以此线作为底边向下延伸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而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就是足三里穴位。足三里穴位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上1个横指的位置,位于胫骨前肌上。取穴时,从外膝眼向下量4个横指,在胫骨和腓骨之间,再从胫骨旁边量1个横指,就是穴位的位置了。

在中医经络上,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擅长治疗脏腑疾患,特别是脾胃问题。刺激足三里穴位可以缓解胃痛、胃胀等消化道疾病。

养护胃的三个小动作

一、摩拳、擦掌、叩手腕。

具体方法是:大餐或盛宴前,先摩拳,将一只手握成拳头,用拳面顶住另一只手的内关穴位,左右旋转摩擦刺激这个穴位;然后双手掌相互摩擦至发热,这个动作是为了激发手心的劳宫穴位;最后十指交叉,手腕相互叩击,刺激大陵穴位。只要这三个穴位发热了,心包经的功能就会大大提升,心火升旺可以刺激到胃,从而增加食欲和改善消化功能。

二、脚趾抓地

从经络上看,胃经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一般来说,胃肠功能健康良好的人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常常活动脚趾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年末将至,不少人会有很多应酬,饮食也比较无节制,容易给脾胃带来负担,经常活动脚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脾胃负担。

活动脚趾的方法是站立或坐位,双脚平放,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连续做抓地-松开的动作60至90次,可以对脚部经络形成松紧交替刺激。活动脚趾时可以赤脚或穿着柔软的平底鞋,每天进行多次重复。每天洗脚时,在脚盆中放入大小适中的椭圆形鹅卵石等物体,泡脚的同时练习用脚趾来抓住这些物体。用温水泡脚有利于疏通经络,脚趾抓物可以刺激局部胃经的穴位,坚持长期练习会逐渐增强胃肠功能。但是糖尿病患者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所选物体表面要光滑,以免刮伤皮肤和引发感染。

三、按摩小腿

此外,在坐立或卧位时可以按摩小腿,因为小腿上集中了很多消化系统的穴位,比如脾、肝经的足三阴经位于小腿内侧,胃经、胆经的足三阳经位于小腿外侧。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