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宝典

今年夏天,内地多个城市纷纷爆发高温天气,达到几十年来罕见的水平。天空中“下开水”,地面上“洗桑拿”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然而,即使立秋过去了,天气还是持续炎热,热得让人难以忍受。

事实上,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真正的到来。气温的逐渐下降需要一个过渡期,但总体趋势是逐渐凉爽的。

贴秋膘的渊源

立秋后有一个民间传统不可忘记,那就是“贴秋膘”。过去,我们的祖先习惯在立秋这天用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如果体重减轻,就称为“苦夏”。瘦了当然要“补”,也就是所谓的“贴秋膘”。


过去,进补就意味着吃美食佳肴,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吃肉,也就是所谓的“以肉贴膘”。因此,在立秋这一天,普通百姓家里都会吃炖肉、红烧肉、肉馅饺子,有些家庭还会炖鸡、炖鸭、烧鱼等。

科学方法教你贴秋膘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几乎天天都有肉吃,很多人已经超重了,他们成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后备军"。

对于已经有游泳圈的人来说,难道还要"膘上加膘"吗?其实,初秋是生津养阴的好时光,科学地贴秋膘对我们的身体很有益处。

首先,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对健康不利,我们可以通过吃鱼来摄入蛋白质。鱼类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秋季的鲢鱼、鲑鱼等肉质鲜美,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其次,可以选择吃一些薯类来替代精米和白面的部分,例如山药、芋头等。薯类的食用多多益善,可以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疾病。

第三,初秋天气干燥,应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同时要多吃当季的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苣等。这些蔬菜营养丰富,不容易发胖。

最后,在贴秋膘的同时,别忘了要多运动,保持摄入和消耗的平衡。

管住嘴巴,小心陷阱


现在很多商家在推销产品时喜欢搞噱头,尤其是餐饮行业喜欢和节气挂钩。

在初秋时节,各种餐馆和食品商家都会推出许多新品和口号来刺激消费。而在这个时候,一些吃货很容易被诱惑,过度进食。

然而,过度进食容易导致各种疾病:

其中最可怕的后果之一是急性胰腺炎,这与高脂肪饮食和大量酒精摄入有关。

其次,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高油高脂食物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等。

同时,经常吃肥甘厚味的食物也会引发代谢疾病,导致“四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增加肥胖、心脑血管慢性疾病和痛风的风险。其中,痛风主要与多吃动物内脏、海鲜等有关,后者会导致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进而在关节和皮下组织中结晶沉积,引发痛风。

最后,秋天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立秋后,天气依然炎热,湿度也大,很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如果立即大量进补肉类食物,会让胃肠道负担过重,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等症状。

腹泻来了别慌,针对不同状况采取不同措施

腹泻症状出现后,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对于轻度到中度脱水的患者,表现为口干、嘴唇干裂,尿量减少或尿的颜色深黄等症状,可以口服一些补液盐,以防止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对于严重脱水或休克的情况,应尽快到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如果大便次数持续增多,可以考虑使用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

蒙脱石散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能吸附并清除肠内的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并随自然肠道蠕动排出体外。

蒙脱石散不仅可以止泻,还能覆盖受损黏膜,恢复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它在大约30分钟内能吸附肠道病原体/毒素,快速缓解腹泻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以根据病情考虑其他类型的药物。例如,含有肠道益生菌的活性微生物制剂也可用于治疗腹泻。

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保持谨慎,避免滥用。市场上可见的蒙脱石散类药物品牌包括思密达®、易加®、方盛®等。

如果出现严重腹痛或出现血便,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