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祛湿为主 如何调养脾

最近天气炎热潮湿,很多人都出现了一些腹部不适的症状,比如腹胀、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大便稀溏甚至腹泻等。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保养身体,调理脾胃呢?

指导专家:山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迟莉丽

长夏指阴历六月

迟莉丽主任介绍,与气候学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通俗来说,长夏指的是阴历六月,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份。长夏在五行中代表土,在五方中属中央,在五气中是湿,在五脏中是脾,在五体中是肌肉。

长夏时节易脾虚湿困

长夏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湿气,特别容易对人体的脾脏造成损伤。中医认为湿气是阴邪,容易损伤阳气,尤其是对脾阳有影响。由于脾脏喜欢干燥而厌恶湿气,一旦受伤,就会导致脾脏的运化功能不正常,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临床上可以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欲吐、大便稀溏甚至腹泻和水肿等症状。除了自然界中的湿气,人体在长夏时节也容易因为脾阳虚弱,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产生体内湿气的滞留。内外湿气相互作用,加重对脾阳的伤害。

祛湿,区分寒湿和湿热

既然长夏时节容易出现脾虚湿困的情况,那么相应的对策就是养护脾脏、祛除湿气,将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或者减少体内湿气的产生。

迟主任说,湿邪可以分为寒湿和湿热两种类型,祛湿之前需要区分清楚是哪种类型。

寒湿类型的人舌苔白而厚腻,口中淡,甚至会觉得食物很甜,相同的室温下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寒冷,喝热水会感到更舒服。对于寒湿体质的人,可以选择补益脾气、温暖阳气、除湿的方法,比如常用的参苓白术散、理中汤、苓桂术甘汤等中成药。还可以经常食用具有利水除湿或芳香化湿作用的食物或药物,比如鲤鱼、茯苓、扁豆、薏米、白蔻、砂仁、橘皮等。适量食用辛辣、温热的食物也可以起到散寒祛湿的作用。

如果湿气长时间停留在体内,就会转化为湿热。湿热类型的人舌苔黄色而厚腻,口中干燥苦涩,大便黏滞,小便颜色偏黄。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治疗的重点是清热利湿,比如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等。有消暑解毒功效的食物包括苦瓜,消暑利湿的食物包括西瓜,清热解毒、止渴的食物包括番茄,清热利水的食物包括黄瓜,清热解毒的食物包括绿豆,清暑利湿的食物包括荷叶。

日常生活习惯也可养护脾脏、祛除湿气

迟主任说,在长夏时节,我们的饮食要多样化,保持定时、规律地进食。适当地食用清热食物,比如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和蔬菜,比如梨子、苹果、香蕉、猕猴桃、桃子和番茄等,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少食油腻、易引起上火的食物。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多食用瓜果和冷饮,以免对脾胃造成损伤,导致消化不良。

长夏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出汗,所以保持水分补充非常重要,经常、少量地饮水是一个好的习惯。要尽量少喝酒,因为酒会产生湿气。除了矿泉水外,牛奶、豆浆、粥和汤等流食也是很好的补充水分的方式。对于脾胃不好的人,可以使用莲子、荷叶、薏米、丝瓜、大枣、山楂和砂仁等食材制作凉茶或药粥,来调养脾胃、祛湿。

长夏时节要注意避免过度降温,不要让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老年人和体弱者要慎用冷水淋浴。长时间暴晒是长夏的主要气候特点,我们的身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适宜的室内环境对于健康起居非常重要。调节室内温度为主,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5℃~28℃,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10℃,可以通过使用空调的除湿功能将室内湿度调节到40%~60%。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不宜,要防止过多出汗,但也不能不出汗。

长夏天气湿热,容易让人感到烦躁不安,因此保持好心情也是养护脾脏的关键。开心、轻松的心态对于脾脏是有益的,而嫉妒、忧虑和过度思虑则对脾脏不利。

全部分类